建筑工程装修施工技术-台州易家装饰
Website Home
1.施工技术管理A、施工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正确贯彻国家的各项技术政策、国家的有关部门规定、规范、规程;依靠技术进步,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确保按质如期完成工程管理和施工管理任务,确保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技术与经济达到辩证统一。B、技术交底制度⑴工程项目开工前,由工程部组织设计部门、地产部、物资部及相关单位对地盘进行技术交底。⑵地盘在工程开工前,地盘经理或技术副总经理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向地盘有关技术人员及主要分包单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⑶各个分项工程施工前,地盘应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⑷技术交底须由专人负责记录,并作为文件资料存档保存。2.施工技术资料管理A、文件资料的管理www.Examda.CoM考试就到考试大⑴施工图纸、技术文件、合同文件、与分包商签署的安全协议均由工程部保管。⑵工程部指定专人负责收发文件、资料、设计图等文件。⑶往来函件须类别分明、编号统一,按工程项目与类别进行整理归档,列清目录。⑷对于地盘的请求、报告,处理应及时,批复应明确。⑸严格文件资料的借阅制度,各类资料的借阅必须征得部门经理同意,并办理借阅登记手续,预定归还日期。B、设计图纸的管理⑴房产发展项目设计施工图归口管理部门为工程部。⑵工程部接到地产部发来的施工图后,盖收文章,编号登记后,按规定的分类分发给地盘和有关部门,及时组织图纸会审。⑶凡尚未进场施工单位(包括委托外加工单位),其施工图(包括设计修改文件)由工程部分发;凡已进场的施工单位(包括委托外加工单位),其施工图(包括设计修改文件)由工程部发到地盘,由地盘发给施工单位。⑷工程部收到地产部确认后发来的设计变更、设计修改等技术文件后,经部门经理或专业工程师阅批后按施工图份数分发到地盘,由地盘分发到各分包单位。⑸施工图纸、设计修改等技术文件的签收,分发工作要及时到位,并注明收发时间。⑹技术核定单经设计单位设计人员签证后有效。C、竣工资料的管理来源:考试大⑴建设工程竣工资料的编制和报送,遵照广东省(市)建筑管理部门和广州市城建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⑵竣工档案必须真实地反映建设过程和工程竣工后的实际情况,要求做到完整、准确、签证完备。3.工程竣工验收程序A、分包单位自验。B、地盘组织各分包单位初验,请工程监理参加。C、按照竣工档案规定,准备完整的竣工资料。D、由工程部组织地盘、监理和相关的分包单位,申请政府有关部门分别对消防、卫生、环保等专业进行竣工验收,并写出竣工鉴定书。E、对初验中存在的问题,由地盘督促施工单位抓紧认真进行处理整改。F、监理、工程部、地盘、相关分包单位一起进行整改后的复验。G、工程部、监理写出评估报告。H、工程部提交验收申请报告。I、工程部和地盘组织正式验收,监理、设计、质监、各分包施工单位参加,并写出验收评估意见,质监部门提出质量评定等级。4.施工图纸、技术核定管理规定对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技术核定的管理作如下规定,有关部门、地盘按此规定执行。A、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来源:考试大的美女编辑们⑴设计单位设计的施工图纸、设计变更,一律经由地产部签收(不直接发至工程部或地盘)。⑵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必须符合广州市出图有关规定。⑶地产部收到设计单位的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应先行审核,地产部盖章后,按规定转发工程部。⑷工程部收到地产部转发的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后,按业务职能分发(包括地盘),并督办。⑸工程部收到施工图纸后,应组织有关工程人员熟悉图纸,会同地产部商定会审图纸的时间、地点、出席人员。⑹图纸会审记录由工程部负责整理,并报送设计单位,交地产部盖章确定,作为施工图的有效文件之一。B、技术核定及特殊情况。⑴工程部及其它部门(包括地盘)提出要求变更设计文件,可主送设计单位,抄送地产部。⑵工程部及其它部门(包括地盘)提出的使用功能重大改变、增加费用的变更设计建议性文件,应报地产部,由地产部组织论证,确定是否接纳。⑶地产部一般不应干预施工程序,但确定必须修改正在施工的工序、材料时,可先用口头形式指令地盘暂停或修改,并知会工程部后,尽快补发变更通知单。⑷凡属结构修改的技术核定,不论任何部门提出,均须由设计单位确认。以上是我对问题的回答,希望能够采纳!!1.混凝土结构(1)基本要求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所有涉及结构安全性的主要材料(如钢筋、混凝土等)均需要采购者提供出厂合格证;材料运至现场后,由监理工程师见证,随机抽样,送至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合格后方可以使用。所有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均需要获得监理工程师的检验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2)钢筋工程钢筋的连接:接头的种类与选择、接头的位置与数量的控制;钢筋的绑扎:注意钢筋之间的关系、弯钩的尺度与位置;特别注意:板上部的负筋被踩下后的相关问题。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也可采用冷拉调直。当采用冷拉调直时,HPB300光圆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HRB400、HRB500、HRBF335、HRBF400、HRBF500及RRB400带肋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钢筋代换,重点理解代换的技术问题和管理程序。(3)模板工程对跨度不小于4m的梁板,模板按设计起拱,无设计时按拱高应为跨度的1/1000~3/1000。模板的拆除:侧模混凝土强度达到1N/mm2即可拆除;底模及支架达到特定的强度——同条件养护试件进行判断;模板拆除还要考虑养护问题。早拆模板体系:是一种在模板支架立柱的顶端采用柱头特殊构造装置来实现既满足国家现行标准规定中拆模原则,又尽早拆除部分模板的体系。优点是部分模板可早拆,加快周转,节约成本。(4)混凝土工程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1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不得混掺使用,也不得和石灰石、石膏、白垩粉状物料混放在一起。不同品种外加剂复合使用,应注意其相容性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使用前应进行试验,满足要求方可使用。注意减水剂的使用。混凝土的配合比——由具有资质的实验室进行计算,并经试配调整后确定。泵送混凝土,坍落度不低于100mm。混凝土浇筑,浇筑工艺,特别注意施工缝的留设与处理。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浇筑前确定,并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注意柱、单向板、有主次梁的楼板、地下室底板与侧墙施工缝的留设。(5)施工缝的处理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在表面上,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浇筑前,在施工缝处刷一层水泥浆(可掺适量界面剂)或铺一层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6)后浇带的处理与处置高层建筑筏形基础和箱型基础长度超过40m时,宜设置贯通的后浇施工缝(后浇带),后浇带宽不宜小于80era,在后浇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根据设计留置,并至少保留28d后再浇筑,将结构连成整体。抗渗混凝土保留42d。填充后浇带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原结构强度提高一级,并保持至少15d的湿润养护。后浇带的接缝处理同施工缝的处理。(7)混凝土养护对已浇筑完毕的混凝土,应在混凝土终凝前(8~12h内)开始自然养护。混凝土采用覆盖浇水养护的时间:硅酸盐、普通硅酸盐矿渣类水泥养护不得少于7d;火山灰硅酸盐、粉煤灰硅酸盐类水泥不得少于14d;对掺用缓凝外加剂、矿物质掺合料或有抗渗性要求的不得少于14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8)混凝土浇筑的特殊问题——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核心问题:水泥水化热导致内外温差较大,处理措施:减少热量、散热、控制温差。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采用分层浇筑,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采取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三种方式。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保湿养护不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温升值不大于50℃),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C;降温速率不大于2℃/d;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减少表面收缩裂缝。(9)混凝土冬期、雨期和高温期施工时,其配合比、入模温度、施工过程及养护的要求。2.砌体结构(1)砌筑砂浆水泥砂浆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大于32.5级,混合砂浆采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不宜大于42.5级;石灰膏的熟化石灰时间不得少于7d;磨细石灰粉的熟化时间不得少于2d;配制水泥石灰砂浆时,不得采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消石灰粉不得直接用于砌筑砂浆中。砌筑砂浆配合比应通过有资质的试验室,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试配确定,并同时满足稠度、分层度和抗压强度的要求。当砌筑材料为粗糙多孔且吸水较大的块料或在干热条件下砌筑时,应选用较大稠度值的砂浆;反之,应选用较小稠度值的砂浆。砌筑砂浆的分层度不得大于30mm,确保砂浆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施工中不应采用强度等级小于M5水泥砂浆替代同强度等级水泥混合砂浆,如需替代,应将水泥砂浆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现场拌制的砂浆应随拌随用,拌制的砂浆应在3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间最高气温超过30℃时,应在2h内使用完毕。预拌砂浆及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专用砂浆的使用时间应按照厂家提供的说明书确定。(2)砖砌体工程砌筑前,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混凝土多孔砖及混凝土实心砖不需浇水湿润,但在气候干燥炎热的情况下,宜在砌筑前对其喷水湿润。砖墙灰缝宽度1Omm为宜,且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铺浆法砌筑,铺浆长度不大于750mm,气温超过30℃时,不超过500mm。在砖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时,其侧边距交接处墙面不应小于500mm,洞口净宽不得大于Im。临时施工洞口做好补砌。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地区建筑物的施工洞口位置,应会同设计单位确定。临时施工洞口应做好补砌。不得在下列墙体或部位留置脚手眼:1)120mm厚墙、料石清水墙和独立柱;2)过梁上与过梁成60°角的三角形范围内及过梁净跨度1/2的高度范围内;3)宽度小于1m的窗间墙;4)门窗洞口两侧石砌体300mm,其他砌体200mm范围内;转角处石砌体600mm,其他砌体450mm范围内;5)梁或梁垫下及其左右500mm的范围内;6)设计不允许留置脚手眼的位置;7)轻质墙体;8)夹心复合墙外叶墙。砖墙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在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及以上地区,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普通砖砌体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多孔砖砌体的斜槎长高比不应小于1/2。斜槎高度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的高度。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1φ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弯钧。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房屋。墙与柱应沿高度方向每500mm设2φ6钢筋(一砖墙),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构造拄应与圈梁连接;砖墙应砌成马牙槎,槎口先退后进砖墙工作段的分段位置,宜设在变形缝、构造柱或门窗洞口处;相邻工作段的砌筑高度不得超过一个楼层高度,也不宜大于4m。正常施工条件下,砖砌体每日砌筑高度宜控制在1.5m或一步脚手架高度内。普通混凝土小砌块施工前一般不宜浇水。加气混凝土块强度级别以A表示,干密度级别以B表示,砌筑时加气混凝土块应提前适量洒水润湿。上下皮砌块的竖向灰缝应相互错开,并不小于150mm。如不能满足时,应在水平灰缝设置2φ6拉结钢筋或φ4钢网片。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如无切实有效措施,不得使用于下列部位:1)建筑物室内地面标高以下部位;2)长期浸水或经常受干湿交替部位;3)受化学环境侵蚀(如强酸、强碱)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等环境;4)砌块表面经常处于80℃以上的高温环境。加气混凝土墙上不得留设脚手眼。基础大放脚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一层一退时里外砌丁砖,两层一退时第一层为条砖,第二层为丁砖;基础高度不同时,低处砌起,高处向低处搭砌,设计无要求时,搭接长度不小于基础底部扩大部分的高度。地基有不均匀沉陷时,增设圈梁,截面高度不小于180mm,配筋不小于4φ12。